今年出彩的文旅新項目不多,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算一個。
五一小長假,全網曝光量突破2億大關;傳播互動總數沖上抖音全國熱榜第4位;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超過了3,200萬,83萬+的點贊數量,長時期占據抖音本地熱榜榜首;同時登上西安景點種草top1;微博登上同城熱搜榜top1,全網互動量5,000萬+。
在疫情防控限制人流量的情況下,每天保持最大承載量的75%進行預約進場,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排隊長度綿延了數百米。
作為一個類似超級文和友、這有山的內向型立體商業空間,不同于景區形式的空間外向型體驗項目,因此在迅速吸引過億流量后,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于5月28日起采用預約售票模式。
目前我國文旅市場上,二維影視IP落地成為三維體驗項目,收獲好評熱評的案例不多,大多為“舶來品”——如迪士尼、環球影城等。我國優秀的影視作品不少,但衍生產品的開發不足,更多的只是以文創手辦形式進行體現。而當下的年輕人,并不滿足于原來的觀光體驗,而是更為強調深入其中,對可感、可觸、可消費方面有更多的要求。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的爆火,離不開影視劇因高質量積累的口碑。19年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在美食、民俗、文化方面都有著較為細致的刻畫,再配合故事中探案帶來的刺激感,讓觀眾對影片中描繪的那個長安有著許多憧憬。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把劇中吸引人的眾多元素提取出來,這方面能滿足慕名而來的粉絲。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實現了口碑、收視雙豐收
燈火闌珊的大唐風光,百余種的長安小吃、還有各種文化氛圍的歌舞表演,以及楊貴妃、唐玄奘這些可互動的NPC,帶給觀眾朋友的感受,是一種穿越感的,又有充分體驗感的大唐盛世。
央視提到長安十二時辰街區從多方位營造了沉浸體驗
從21年開始,河南衛視的一眾節目忽然迅速出圈,又將國風國潮,特別是唐朝的風情拉到人們審美的C位。而放眼全國,文化底蘊這一塊,能夠媲美河南的恐怕也就只有陜西了。城市的特點,傳統文化的熱潮,IP本身和對消費心態的把握,共同成就了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入市即出圈。
項目南門主入口
街區共3層,總計2.4萬方。在業態介紹之前,首先看一下街區空間規劃:
街區空間規劃
負一層主題為“攢星攬月,暢饗長安”,打造原汁原味全唐市井生活體驗空間。集聚了100余種唐長安城的美食,各類唐朝手作、文創店鋪、銀器、琉璃、香料、唐繡、陶器、三彩、木作等匯聚于此。
負一層原味全唐市井生活體驗空間
一層主題為“和合之美,風雅長安”,打造雅俗共賞唐風主題互娛休閑空間。這里衣香袂影,霓裳起舞,在南北中庭公共區域的三大舞臺,各種特色演出將“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場景進行完美呈現,與此同時,大型沉浸式演繹游戲“大唐永不眠”,帶領游客體驗經典故事劇本。
一層雅俗共賞唐風主題互娛休閑空間
二層主題為“花萼相輝,夜宴長安”,打造瓊筵笙歌主題文化宴席體驗空間。游客能夠充分享受到“觀一場唐風唐藝、聽一段唐音唐樂、演一出唐人唐劇、品一口唐食唐味、玩一回唐俗唐趣、購一次唐物唐禮”的入唐體驗。
二層瓊筵笙歌主題文化宴席體驗空間
在此空間規劃下,以“唐食嗨吃、換裝推本、唐風雅集、微縮長安、情景演藝、文化盛宴”等主題形成六大沉浸式業態。
沉浸六大主題
影視劇中,張小敬大口吃“水盆羊肉”,銜著麥管吸“火晶柿子”的鏡頭,不知讓多少人流下了眼饞的口水。來到“長安十二時辰”全唐市井文化生活體驗地,張小敬同款美食自不必說,還可以享受到最原真、最齊全的小吃。
吃,是街區最重要的業態
以庾家粽子、蕭家餛飩、巨勝奴、杏仁酪、上元油錘等為代表的市井小吃,以胡餅肆、包爾薩克、胡辣羊蹄等為代表的特色美食,還有以五香飲、長安冰雪、桂花飲等為代表的唐朝飲品,總共100余種美食小吃滿足客人大快朵頤,“吃掉長安”。
琳瑯滿目的美食讓游客從味覺體驗長安
除了市井小吃,還有瓊筵笙歌的唐朝各式生活聚會,折柳宴、洗塵宴、彌月宴、旬歲宴、杏園宴、萬壽宴、合巹宴、燒尾宴等文化宴席,既能“咥美”,還有品位。
這里對標浸入式戲劇的經典之作《不眠之夜》上海版,創作了全國唯一的超大型唐風主題沉浸游戲《大唐永不眠》,虛構一個游戲劇本——長安城中有一個叫做坊中坊的隱市,是傳說中的長安城第109坊,每當夜幕降臨,一座奇幻之城就會重現長安。
游客認領身份、換上唐服、點染唐妝,選擇陣營,跟隨跌宕起伏的故事層層遞進,多重劇情環環緊扣,在所有人員的通力合作下,揭開109坊的神秘面紗。游戲中不僅可以深度體驗唐朝沉浸式游戲樂趣,還能感受唐長安市井生活的獨特魅力。
通過換裝“入戲”
長安十二時辰街區結合原劇中的劇情、人物、道具、故事特色,傾心打造原汁原味的全唐市井生活體驗空間、雅俗共賞的唐風主題互娛休閑空間,追溯盛唐市井風貌。
原汁原味的全唐生活體驗
比如到“李必茗鋪”看一場有關《長安十二時辰》飲茶劇情的短劇,品一杯用大唐手法煎出的香茗;在“唐戲影中觀”體驗區觀看木偶戲和皮影戲;到大唐換裝秀體驗區感受AR換裝。還可以在吃喝玩樂之余,在“唐坊圍棋局”玩唐都長安城創意拼圖游戲,看看你對唐代宮殿、城門、坊、市、街道、佛寺位置了解多少,增加歷史知識。
細節將氛圍鋪滿
在“長安十二時辰”全唐市井文化生活體驗地中,影視劇的美術組再度出馬操刀,在三層2.4萬方的商業空間中,首次將劇中全場景還原,同時也是將影視劇IP轉化為文旅項目的行業樣板。
影視劇的大熱讓街區有了可以完全“抄襲”的實景設計
在這里,靖安司、望樓、花萼樓等劇中經典場景1:1還原;通善坊、安仁坊、隱市坊等坊市也將出現;還有在劇情中點染緊張氣氛的日晷、李必坐鎮靖安司使用的沙盤、富麗堂皇的太上玄元燈……張小敬、李必、檀棋、許鶴子,這些劇中人物也可以由大家進行裝扮,拍照打卡,拍出屬于自己的“長安十二時辰”。
街區場景基本還原劇中場景
目前國內內向型文旅項目,與游客的互動多集中于項目情景NPC,而大型歌舞演繹多出現在外向型文旅項目。
但在長安十二時辰街區最亮眼的三層“花舞大唐”舞臺,場景布置還原了《長安十二時辰》劇中,大唐頭號“愛豆”許鶴子上元節花車斗彩巡游的場景,以中國首創真人互動式演藝為核心,演繹唐樂唐舞。霓裳羽衣舞、凌波舞,各色唐代藝術集萃于此,再現繁華長安的舞蹈曲藝魅力。
許鶴子花車
走在街區里,即使不只是一名游客,也會隨時融入其中——公孫大娘“劍器舞”英姿颯爽,胡姬酒肆“胡旋舞”婀娜多姿,“長安麗人游”展示大唐服飾文化,《長安十二時辰》劇中的精彩橋段一一再現,讓旁觀者也會自然成為這盛唐視聽盛宴中的NPC。
說到文化,貫穿《長安十二時辰》全劇的“十二時辰”記時法、上元佳節觀燈的節慶文化、李必發簪代表的服飾文化、行叉手禮的禮儀文化等等,在這里都有充分展現。
街巷兩旁的百藝手作店鋪中,銀器、琉璃、香料、木作、書法、三彩等在唐長安風靡的手工藝品會讓你目不暇接,現場制作美食和手工藝品的表演會讓你驚嘆不已,投壺、雙陸、儺戲等唐風娛樂活動會讓你躍躍欲試。
據悉每逢傳統佳節之際,街區還將依循唐朝習俗,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唐俗節慶活動,原真再現唐朝節日風俗;打造“訪唐禮賓”、“折柳送別”、“啟市儀式”、“整點報時”、“胡姬獻酒”等超級文化儀式符號,營造全時段打卡體驗。
有趣的NPC,也將街區中的唐朝文化演繹的淋漓盡致
絕不僅是停留在想象的歷史圖景中,更能參與其中感悟時代的風華,像唐人一樣生活,更能在劇中場景體驗高度繁榮的盛唐文化,引人沉醉不知歸處。
街區業態規劃,是落地實景到影視場景的“意”;而還原劇中觀眾印象較為突出的大場景,則讓游客更直接感受劇中場景的“象”?!耙狻薄跋蟆苯Y合,讓人不由身臨劇中。
以負一層的“仙山紅龍”為例,取自劇中重頭戲“太上玄元燈樓”,將“太上玄元燈”主要元素:青綠山水、祥云燈、蓮花、仙鶴等元素拆解,根據曼蒂廣場的空間結構進行重新組合,打造出由雕塑、繪畫、燈光相結合的跨界藝術形式,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立體青綠山水作品中,也成為整個街區的重要景觀區。
劇中“上元大仙燈”形象
大仙燈概念圖
穿插在其中的“紅龍”取自劇中里坊間不易察覺的“巨龍”形象,“紅龍”在“仙山” 的纏繞無形中拉伸了空間的縱深感,強化視覺沖擊。
整個紅龍裝置約9噸重,由約2000根“紅木”組成,需通過嚴謹的承重分析測算,祥云燈也由劇中使用的布面改為樹脂,以便更耐用,考慮到不同的視點的落位而設計的多個“洞口”,則增加了拍照打卡的取景選擇。
劇中紅龍形象
街區中的“仙山紅龍”
劇中的漏刻(計時器)被移至仙山紅龍區,使得交互體驗更為豐富。
劇中靖安司計時器
街區中的計時器
穿過喧囂熱鬧的街區,轉個彎,便來到一處閑適風雅的竹林區,李必茗鋪在這里開張,“曲水流觴”一幕經典再現,伴隨著文人墨客的風雅韻,悠閑的長安生活圖景在這里一并重現。
劇中李必茗鋪與曲水流觴
街區中的李必茗鋪
作為劇中重要場景,靖安司被設計成道教道觀內的偏殿—星宿殿,供奉28星宿,12座神像在里面矗立,灰塵滿面,讓人印象深刻。同時也是全感官沉浸式體驗游戲“大唐永不眠”的主場地。
劇中靖安司
設計團隊將其“平移”到商場一層,由于空間尺度的限制,縮小的靖安司大體保留了劇中的場景布置,沙盤、幡子、桌子、卷軸等細節均可看出還原的真實度。
街區中的靖安司
劇中震撼的神像,也出現在街區中,由于尺度限制,由12座改為4座,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置于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對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同時呼應長安十二時辰市井街區一年四時景致不同的項目效果。
劇中神像
街區中的神像
靖安司的對面,是“花萼樓”,《大唐梵音》正在以中國傳統古典音樂方式,再現大唐盛世的輝煌和繁榮。
劇中花萼樓概念圖
街區中的形象
街區將劇中花萼樓形象簡化,但空間頂部的藻井十分講究,參考敦煌壁畫中唐代建筑的藻井圖案,以鋼結構錯落搭出,施工難度極大。
藻井細節
在二樓的瓊筵笙歌,從長安城的里坊文化元素,進行文化包裝,共規劃26個主題包間,可供商務宴請。從等位、入席、點單、用餐,體現大唐文化儀式之美。
二層角落
包間內景
無演藝不沉浸,街區聯手西安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深挖唐朝人物、唐朝名畫、唐朝歷史等文化元素,結合項目場景動線特征,定制真人互動沉浸式大型唐風演藝。在街區散落近百人NPC全時段游進式表演,游走坊市,唐朝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俠客盜賊、道士僧侶,穿梭其間,與李白喝酒作詩、看不良人鑼鼓開道囚車游街、打更人巡街報時。
互動式唐風演藝中的玄奘法師
此外,如前文提到,長安十二時辰街區在項目“視覺、聽覺、嗅覺立體體驗”中,比較少見的采用了外向空間項目常用的聽覺體驗手法——歌舞演藝秀。選材唐玄宗作曲,楊貴妃伴舞的霓裳羽衣舞,于“花舞大唐”三層閣樓舞臺上進行實景演藝,楊貴妃輕盈優美的舞姿,伴著時而舒緩空靈、時而鏗鏘急促的古典音律,營造出“仙幻”的氛圍。
影視與街區實景對照
霓裳羽衣舞
我國也有不少主題IP型的文旅項目,如方特歡樂世界、萬達電影樂園等,但這些都很難同國際品牌進行同一量級的對比,或者說國內所謂IP型項目的成功,其實并不是靠文化IP,更多依賴開發企業自身品牌,和體驗項目以往的受歡迎程度。那么有哪些關鍵要素?
第一是時間,大IP的吸引力需要多年的積累和持續的打造。文化IP有歷史的沉淀,而其他類型的IP則更多通過故事、影視讓其符號形象變得更飽滿。當然這一點,在國內通常經過事件營銷進行發酵后,就上市推廣,效果也不錯,但受益時效短,容易被市場淡忘。
第二是組合,單一IP是很難支撐項目的重游率。需要給那些非剛需的游客,每次來的理由,每次來的體驗感不同,一個故事還有主角配角和龍套,這些角色都成為一個IP符合,形成IP矩陣,之間不斷形成化學反應,增加游客體驗。
資料參考:
1. 陜文投集團官微、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項目官微
2. 《六步走進盛唐,“長安十二時辰”就在眼前》,曲江新區
3.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設計詳解來啦!》,設計絲路
領易咨詢
助力中國大消費產業升級
專注于文化、旅游、商業和房地產
文旅小鎮策劃咨詢、旅游目的地戰略咨詢
文旅商業資產管理
產業小鎮咨詢、城市更新咨詢、產業新城戰略咨詢
微博:鄒毅_Brian
微信:brianzouyi
公司網站:www.parknhike.com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畫龍貓的靈感發源地
“網紅打卡地”背后的城市文化探索
一秒入唐
房地產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