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響,萬物長”
2022年5月6日,兩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此“意見“一出無疑是劃過全國1866個縣城天空的一聲響亮的”春雷“,為廣大縣城未來發展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新方向,保障縣城建設正常用地需求;促進居民就地就近就業和持續增收;完善縣城教育、醫療、交通、養老托育、文化配套設施建設等舉措,縣城的全面復蘇、激活及成長將為我國全面建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最為重要的肌肉和血管。
“憶今昔,縣城之殤”
常住人口眾多,但人口流出巨大??h和縣級市的常住總人口7.61億,占全國人口的54%,但其中1.5億人口從全國近1900個縣城流出;一般縣城,每5個人里就有一個人走出縣外;縣級市,大約每10個人里有一個人外流。
縣城市政建設的發展趨勢與縣城城鎮化趨勢一致,近10年來增長停滯。近1900縣城的城鎮化率為24.2%。一般縣城,約八成人口仍在農村,城鎮化率不及全國一半,城鎮化發展速度近乎停滯。
不同區域縣城發展,展現出“冰火兩重天“般截然不同的結果。核心城市發展的縣城,如江蘇和浙江的縣城,實現藏富于民,各種基礎建設,完全不輸其他省的一般地級市;資源稟賦型城市發展的縣城,如山西和山西部分縣城,由于煤炭資源稟賦等原因,人民財富兩級分化,貧富差距巨大;衰落型城市發展的縣城,如東北和西北部分縣城,由于資源枯竭或工業衰退,人口劇烈流出,當地房價出現300元/㎡這樣一幅非常奇特的圖景。
“人回流,縣城再興”
一直以來,北上廣深都是最吸引大家關注的。從“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到“逃離北上廣”再到“一線城市容不下肉身,老家擱不住靈魂”……
在所有的這些討論中,一個在我國更為廣泛存在的地方,卻總是默默無語,那就是——縣城。
而縣城需要給“人回流“一個響亮而擲地有聲,無需辯駁且無法拒絕的理由,擁有豐富的穩定就業體系,與大城市并無二至的商業配套體系,不斷優化的教育培育體系,以及提升區域自豪感的歷史文化體系。
讓縣城通過交通、網絡和大城市建立聯系,使縣城成為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一部分。這種聯系,包括城區融合(臨近大城市的縣)、產業融合(距離大城市有一定距離的縣)等,其中重視縣城和大城市的“互補”的一面。
大城市經濟規模大,活躍度高,具備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條件,未來縣域經濟發展好的地方,一定是和大城市建立起某種密切聯系的地方?;乜船F實也是如此,一些經濟發展比較活躍的縣市區,正是因為和大城市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農業方面,高青的紐瀾地牛肉,通過建設“盒馬市”,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銷量比疫情前上漲了300%以上;
曹縣以電商等網絡經濟和許多城市建立起密切的聯系,“漢服”“繡花”等產品源源銷往諸多城市;壽光以“北菜南運”和“南菜北運”,在許多大城市蔬菜市場占據重份額。
制造業方面,一些縣域經濟和總部在大城市的企業,構成鏈條式發展。梁山中集東岳車輛有限公司,原來是一家民營企業,后來并入招商局集團旗下的中集集團;
臨沂的銀麥啤酒和淄博的綠蘭莎啤酒,并入青啤。有些駐縣企業沒有走兼并之路,但成為大城市大型企業的重要配套工廠,其中不乏隱形單項冠軍,在大城市產業供需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讓縣城中的年輕人的消費標準直接對標大都市。當縣城的商業中心承擔起年輕人的“社交空間”的功能時,也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大都市年輕人的社交生活模式是否適用于縣城?同樣的功能在縣城同樣能吸引到年輕人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互聯網造就了消費人群的“高線趨同化”。具體而言,互聯網的信息同步讓縣城的年輕人具有和大都市年輕人同樣的標準要求。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互聯網已經讓所有年輕人在網絡世界實現了“世界大同”,縣城的商業中心所要做的就是,將這種“世界大同”拉近到小鎮新青年的身邊——不必到大城市,就能感受到大都市的商業繁華,這就是對縣城年輕人的一種打動力。
而縣城畢竟不是大都市,要打造“不輸于大都市的繁華商業”,從本質上說,縣城的繁華商業不遜于大都市的是“商業濃度”和“商業品位”,而不是“商業規?!?。大都市可以有多個商圈,多點繁華;但是縣城的繁華就是集中發力,將一點做足。
更為重要的是,縣城的商業繁華比大都市更需要人氣“外顯度”!大都市本身人口基數就大,商圈的繁華程度,關鍵在于防止被其他商圈稀釋;但是縣城人口本身就不多,而且需要通過繁華來吸引人氣,所以,“顯得”繁華是真的繁華的前提。
對待縣城中的年輕人,就應該采用“孵化邏輯”。那么對于縣城,要把年輕人的成長放在第一位,應該讓年輕人在縣城特有的產業特色基礎上受到有特色、有專長的公共教育,為日后不出縣城安居樂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在縣城打造教育高地,尤其是打造有地方產業特色的中高等職業教育基地。
讓職業教育成為縣城給鄉鎮年輕人提供的上升通道,從《正在消失的壁壘——騰訊小鎮新青年研究報告》的數據看,62%的小鎮新青年在過去三年曾報讀自我提升課程。實現升學或考研、滿足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愛好、提升職業技能是排名前三的課程選擇。所以,如果縣城能夠為年輕人提供良好的職業教育,讓年輕人具有一技之長,這對于縣城及周邊鄉村的年輕人都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良好的職業教育不僅可以為縣城及周邊鄉村的年輕人提供一個更廣闊的上升通道,還能夠為縣城的產業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有了良好的人才儲備,將極大地幫助縣城引來優秀的企業,帶動縣城產業的提升發展。
塑造可以比肩大城市的文化自豪感,加強本地的文化自豪感建設,有助于凝聚起新進入縣城的年輕人。更為重要的是,縣城樹立文化自豪感,有助于對那些走出縣城的年輕人形成感召力。
活化在地文化,發展縣城旅游,不一定要把縣城的旅游資源轉化為支撐城市發展的強產業。實際上,縣城中的旅游資源很少能支持高能級的旅游產業??h城一定要把握一個重要原則:發展旅游,目的是提升城市影響力和認知度,從而構建起城市品牌。
為此,縣城所要做的并不是打造“旅游景點”,而是“城旅一體”,即將城市的商貿、文化、生態、城鄉建設等進一步融合,推廣自身城市品牌,推廣城市人文氣息,做城市認同,讓人的自豪感由內而生,自發的更愿意呆在這個又歷史文化底蘊又活力無限的縣城之中。
“郡縣治,天下安”
城市群的大框架就好像人的骨骼,而其中的縣城就是肌肉和血管。骨骼再好,沒有肌肉血管也是空架子。
所以,未來只要做好轉型,找到自己的路,縣城可以說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span>
而這次發布的文件就是極大的政策利好。
政策面給支持,自己也努一把力,找準自己的定位,縣城未來可期。
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優化市政設施、強化公共服務供給、提升人居環境質量、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
從城市產業角度看,產業類基建包括產業配套設施、商貿物流網絡(物流中心)、消費類基建(商圈)等;
市政設施包括交通設施(道路/停車場/客運站/充換電站)、防洪排澇和防災減災設施、老化管網改造、老舊小區改造、數字化改造等;公共服務類基建包括醫療衛生(含中醫院)、學校、養老托幼場所、文化體育設施等;
環境質量基建包括歷史景觀保護、生態綠地系統、綠色建筑、垃圾和污水處理系統;
縣鄉銜接主要是基建向鄉村延伸,如管網延伸、醫療衛生共同體、城鄉教育聯合體、縣鄉養老服務網絡等,都是未來政策紅利的主要釋放產業,把握其發展脈絡及機遇,將是巨大的與時代共舞的機會。
全國1866個縣城的春天終于來了!
領易咨詢
助力中國大消費產業升級
專注于文化、旅游、商業和房地產
文旅小鎮策劃咨詢、旅游目的地戰略咨詢
文旅商業資產管理
產業小鎮咨詢、城市更新咨詢、產業新城戰略咨詢
微博:鄒毅_Brian
微信:brianzouyi
公司網站:www.parknhike.com
元宇宙對未來房地產業影響
新機遇中國文旅業的新機會
萬科年報凈利潤下滑
新能源汽車產業盛宴
房地產觀察家